为了做好超强台风的防御工作,南沙一二期技术部落实防台前的相关工作:对防台钢丝绳、防风拉杆、防台锚定钩、锚定插板,地锚地环等装置再一次的检查、保养,确保把大型设备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检查电气房门关闭情况,并检查岸电箱门、滑线开关箱门,小车顶电柜门等关键部位是否关好并做好防水工作,采用多道密封胶条增强前沿设备海测电气柜的密封防水性能,提高其防水标准。一丝不苟地跟踪好每个细节,确保 41台岸桥328个锚定和328条防风拉索,19台门机76个锚定和76条防风拉索,124台场桥248个锚定和498条防风拉索都放置到位并锁紧,所有设备的门、窗及电箱门已经关紧、关严,从15日上午9:00时一直忙到16日凌晨2:30。防台值守同事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的休息,厚厚的工作服被汗水和雨水湿透而不知觉。
9月16日上午, “山竹”如期而至,狂风夹杂着暴雨尽情地肆虐着一切。南沙港区的抗台形势越发严峻,录得最大风力39.8米,超12级以上。海面的水位暴涨,狂风夹杂着大浪不停地卷上码头,无情地拍打着码头的设备,前沿的岸桥和门机位置较低的电气设备都被残酷地浸泡在海水中,设备室大机组人员看得心在滴血。
2018年9月17日,“山竹”已渐渐散去,恢复生产的工作迫在眉睫,被海浪损坏的岸桥及门机大车多个机构及元件亟待修复。大家冒着大风,将被水淹的岸桥电气元件拆回技术楼进行清理、烘干再重新安装,通电试机、故障排查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被海浪打烂的钢结构也急需恢复,工程部立即制定了恢复方案,4小时内将一期QC10、QC14、QC06的金属结构进行了恢复。

最艰巨的时刻来临,台风过后,检查发现一期QC19、06、13三台岸桥大车电缆破损,多台岸桥海侧电箱及电机进水,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应难而上,日以继夜地展开抢修恢复工作,饭也顾不上吃,“山竹”的余风一直未能吹干他们身上的汗水,从17日8:30到19日凌晨4点,大机室沈洲、陈利波、陈俊牛等人一直坚守在现场岗位上,直到最后一台岸桥恢复生产,工程人员已经在高强度连续不休的工作中渡过了36小时显露出惊人的毅力。看着设备正常运行,他们疲惫的脸上终上露出了笑容。
除此之外,工程人员还要配合操作部工人进行解除防台措施,工作之忙难以想象!操作部开始大船作业了。操作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例如变流器单元损坏等等大故障。既要检修哪些动不了的设备,又要检修作业时坏掉的设备,其中的辛酸、压力,旁人无法体会。工程车不够用,技术员甘志鸿把自己开回来的小车开到码头当工程车用,来回穿梭接人、送工具、找备件,一直忙个不停;维保班组长温鑫庆17日从长沙出差回来,顾不上回家看一眼,带着行李直接从南站坐地铁赶回公司,马上投入抢修的行列并且连续爬楼梯上了6台50多米高的岸桥电气房进行供电和处理故障;住宿舍的何永法已经3天没回过宿舍……

为了抗击台风,保护设备正常运营,南沙一、二期工程技术人员众志成诚,从台风来临前的防护,到台风结束后的抢修,从部门经理到工程技术骨干再到新来的大学毕业生均坚守在码头前沿。他们连续奋战了四天四夜,为维护码头设备正常运营不怕苦累,把个人安危置身度外,用信念和业绩履行着“安全操作、保障生产”的岗位使命。